搜索
 找回密码
 加入

中国梦之1984年·“我请求承包造纸厂!”

ctgwglzc 2008-12-1 16:18:45 1447
[simg]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08/11/24/20081124235358a17dd.gif[/simg]

2004年,包括汪海、马胜利等10位中国首届优秀企业家称号获得者齐聚杭州,“西湖论剑”。此时,马胜利已经沉寂了10年,身份是“一名普通的市民”,聚会上,巨大的落差让这位燕赵汉子痛哭失声。


1984年3月28日,石家庄造纸厂门前突然出现一张题为《向领导班子表决心》的“大字报”,内容是:
我请求承包造纸厂!承包后,实现利润翻番!工人工资翻番,达不到目标,甘愿受法律制裁。我的办法是:“三十六计”和“七十二变”,对外搞活经济,对内从严治厂,关心群众生活……
“大字报”的作者是该厂业务科长马胜利。
“大字报”贴出后,有人说他要“抢班夺权”,有人说他“野心大暴露”,这些人,都是厂里的领导;也有人拍手称快,这些人,都是厂里的工人。
时任石家庄市市长的王葆华说,当时石家庄造纸厂的情况很微妙,这是一个拥有800多人的大厂,当年国家下达的年利润计划是17万元,但厂领导却不敢接下来,讨价还价说还得亏损10万。
“结果马胜利杀了出来,他说,如果是他,就把17万‘掉个个儿’,实现利润70万。”最后,王葆华等市领导拍板鼓励马胜利承包,“那时候我56岁了,快退休了,也豁出去了”。
业务科长出身的马胜利把精力主要放在产品结构和销售激励上,一系列的措施让厂子顿时有了活力。造纸厂生产的是家庭用的卫生纸,马胜利根据市场需求,把原来的“大卷子”规格变成了六种不同的规格,颜色也由一种变成三种,还研制出“带香味儿的香水纸巾”。
结果,承包第一年,厂里盈利140万元,承包第四年,利润增长了21.9倍。1985年7月26日,全国的报纸都刊登了新华社的长篇通讯,题目是《时刻想着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好厂长马胜利》。马胜利很快成为闻名全国的新闻人物。 
“改革开放之后,并不是每一个企业家、政治家都知道怎样改革,有一句话叫‘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在实践中摸索。我认为马胜利抓住了这个契机,充分理解了改革二字,敢于打破旧的体制。如果没有这种大智大勇,马胜利不会成功。”高梦龄说。
这一回,我没有“坐以待毕”。
高梦龄说,马胜利走马上任以后,不按常理出牌,打破了当时的游戏规则,还动脑子做了很多新鲜的东西,“比如现在饭店厨师戴的那种白色的帽子,还有妇女用的卫生巾,现在很多老人都不知道什么叫卫生巾,在她们年轻的时候根本没有这东西,这个都是马胜利开始搞起来的”。
高梦龄由此对马胜利给出评价:他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并不断创新的人。
1986年,马胜利在厂门口竖起个1.5米高的大牌子,上面写着“厂长马胜利”,还振振有词地说:“名片上印的名字字体都比单位大,我把这个牌子挂到门口为什么不行?”
这在那时的国有企业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不过因为他是“马胜利”,所以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适当的。
也就在这几年中,马胜利不断出现在各种场合的座谈会和讲座上。他提出的“三十六计”和“七十二变”承包思路成为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灵丹妙药。1986年年底,马胜利获得“时刻想着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好厂长马胜利”和“勇于开拓的改革者”称号。
1987年,马胜利开始“放眼全国”,决定承包20个省的100家造纸企业,准备打造“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他一人担任100家分厂的法人代表。没有人怀疑他的“托拉斯”梦想,毕竟这是一位曾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头上顶着许多荣誉光环的人物。
作家高峰曾在《马承包新传》中真实地记载了那段时间马胜利所到之处所引起的轰动:“他谈笑风生,话语幽默,会场内外鸦雀无声,听得人们如痴如醉,长达三个小时的报告,竟无一人走动,有人憋着尿也不去厕所……”
一次次地演讲,一个个地承包,一场场地签约,马胜利似乎成了许多地方造纸企业的神奇救命稻草。
“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成立的日子是1988年1月19日。“这个集团公司成立的鞭炮声响起,就注定了他要失败。”对此,高梦龄直言不讳。
这一天,时任石家庄市市长的王葆华出席集团成立大会,发言很实在:马胜利是人,不是神。
“集团成立的前一天,马胜利来找我,邀请我去参加。为这事我把他批了一顿,这么大的事情之前他连个招呼都不打,没有给市里汇报,这家伙等于逼着我们干嘛!没办法,他就是这性子。”王葆华说,“他只顾着埋头干,使劲跑,却没有注意到脚下的石头。他那时候有些骄傲了。”
高梦龄说:“现在企业不都是在走集团化的路子吗?但20年前,只有国外才有这东西,他马胜利就敢搞集团。但是,搞集团靠马胜利一个人不行。”
东菏泽的造纸厂是马胜利第一个跨省承包的企业,开始效益还不错。接着他又转战贵州、云南、浙江,“旋风般”地承包当地造纸厂。
“而他的霉运也迎面而来。承包工厂就要派出干部,但他的干部水平不高,结果,原来石家庄造纸厂的班组长都派到其他造纸厂当厂长、总经理去了。这些班组长的水平并不一定高于那些企业原有干部的水平。”高梦龄认为,马胜利当时的思想太超前了,“但超前的先进思想不符合实际也是不行的”。
从1989年下半年起,很多隐藏的问题暴露出来,马胜利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1990年,石家庄造纸厂亏损300多万元,第二年5月,“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解散。

1994年,竖在石家庄造纸厂门口的那块“厂长马胜利”的牌子被勒令拆除。1995年,当时59岁的马胜利被免职退休,在上报材料中他的年龄是65岁,这被解释成“写错了”。马胜利说,至今他都没有见到免职的红头文件。
1995年,石家庄造纸厂因资不抵债申请破产,1997年,被朝阳企业集团公司接收。
此后,他在石家庄火车站附近开过“马胜利包子铺”,生意还不错。他的一位旧部与几十名下岗职工又组建了一个造纸厂,让马胜利承包。马胜利还给公司的产品起了两个很古怪的名字:“援旺”和“六月雪”。但是这家企业几年后便消失了。
2004年,包括汪海、马胜利等10位中国首届优秀企业家称号获得者齐聚杭州,“西湖论剑”。此时,马胜利已经沉寂了10年,身份是“一名普通的市民”,聚会上,巨大的落差让这位燕赵汉子痛哭失声。
依然驰骋沙场的双星集团总裁汪海说:“(上世纪)80年代,马胜利是我们的代表。”
聚会之后,汪海“承包”了马胜利,在社会上又掀起一片涟漪。68岁的马胜利穿上了西装扎好了领带,乐观地对自己承诺“5年以后成为亿万富翁”。
然而,这次“承包”很快便悄无声息了,原因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双星集团外宣处处长郭琳说:“当时我们给马老安排了房子和车,让他把老伴也接过来,但是他在这里待了几个月就走了。毕竟,他离开市场已经10年了。”
身在济南的高梦龄用毛笔写下两个字托记者送给马胜利:唯真。“希望他永远追求真理,活得真

0 回复

高级模式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