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中国一直在“补贴”西方?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2009年11月27日 原文网址: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29975?page=1 魏城(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前些日子,我翻阅一份英国报纸,看到一幅大照片,画面是相当于伦敦“王府井”的牛津街的商场购物人流,照片说明称英国消费者重返商店显示金融危机可能即将触底云云,但仔细端详,我却发现人流中有许多华人模样的脸庞,再认真研究,更觉得这些人的穿着打扮像是中国大陆人。
后来,我先后与几位英国华裔朋友谈起此事,他们一口咬定:“没错,这些人肯定是从中国大陆来的!”他们还补充说,他们在中国的朋友熟人中,就有许多人借出差或旅游之机,转战伦敦各大商场,为英国经济走出衰退“做贡献”。
最近读了中国财经评论家时寒冰的博客,发现中国消费者也在为美国经济重归繁荣“做贡献”。时寒冰最近去了一趟美国,他在博客中写道,他在洛杉矶曾经“遇到一群中国去的游客,购物之多可用疯狂来形容。在一个卖箱包的商店,几乎每个从中国去的人都买两个以上的箱子,因为,他们要装下所买的商品。他们一边挑选商品一边惊诧着:‘这里的东西怎么会比国内便宜这么多?!'我可以听出他们心中的不平衡。”至于那些没有机会公款出国或没有实力自费旅游的普通中国人,知道这一事实后可能心里就会更不平衡了:因为他们只能无奈地接受中国物价的现实。
乍一听,你会觉得不可思议:尽管如今中国人收入不断提升,但中国人均GDP毕竟远远低于美英等西方富国,怎么能够承受比伦敦、洛杉矶还高的物价呢?其实,如果不是我本人今年也在北京工作、生活了几个月,因而对北京物价有了亲身体会的话,我也不会相信这是个事实。
别的地方我不敢说,仅仅对比一下我长期生活过的北京和伦敦。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北京至少在“衣”、“住”两大方面比伦敦贵,至于“行”,北京的公共交通费用的确要比伦敦便宜,但在个人购车花销上,北京却比伦敦贵得多。
我这里说的“贵”,并不是相对的“贵”(即某商品价格在居民平均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而是绝对的“贵”,也就是说,如果英镑与人民币目前的兑换率是1:12,那么,在北京,房价和租房租金(至少在三环以内)、国际名车价格以及正规商场多数中档以上服装的价格,即使除以12,也比伦敦贵。
“食”的情况比较复杂,一般而言,北京超市的蔬菜水果、柴米油盐,如果除以12,要比伦敦便宜,但在相对价格上,则比伦敦贵或不相上下;北京有很多服务于外来打工者的廉价小餐馆,无论是绝对价格,还是相对价格,都比伦敦便宜,但稍微上点儿档次的餐馆,相对价格就比伦敦贵,而高档餐馆的价格,绝对价格都比伦敦贵。
更为匪夷所思的是,北京某些日常用品的价格,绝对价格也比伦敦贵。例如,伦敦超市洗发水的价格通常是一英镑左右,但北京超市洗发水通常都要卖15元人民币以上,名牌洗发水则在30元人民币以上。
时寒冰在其博客中如此描述他最近的美国之行:“到美国后才发现,美国除人工服务之外,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绝对价格)是低于中国的,有些商品的价差之大,有点瞠目结舌。”他对比了中国(大概指他居住的上海)和美国洛杉矶的物价:在中国一套卖3万元左右的Armani(阿玛尼)西服,在洛杉矶用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的钱就可以买到;宝马Z4的价格,洛杉矶的广告上标注的报价为29881美元,中国的价格,听一位朋友介绍,大致在50万元——80万元人民币之间……
时寒冰说的这些国际名牌商品,大概由于进口到中国要征收很高的关税,再加上运费等等,所以,在中国卖得比西方贵并不令人吃惊(尽管贵四、五倍仍然有些不甚合理);但那些纯属中国制造的商品,在中国卖得居然也比西方贵,就太令人费解了。
例如,美国一位研究中国经济的华裔学者就曾吃惊地发现,他在美国超市沃尔玛买到的中国大陆生产的质量不错的登山鞋,价格只有2.99美元,后来,他给一位中国经济官员打电话,讲了此事,对方不信,说在中国大陆出售的登山鞋,“三百块人民币买的还是烂牌子,好一点的都要一千多块。”
我今年上半年住在北京,下半年住在伦敦,这种对比更鲜明、更强烈、更真实:许多同样类型的中国产品,在英国的售价确实低于中国。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事?
那位美国华裔学者也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他询问了一位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台湾商人,这位台湾人的解释是:“中国大陆到处是欺诈,贸易商之间拖欠货款比比皆是,生产商只有提高出厂价格才能保障自己的利润;而出口就不同了,只要你和外商签订了合约,基本上你就不用担心,美国进口商给你信用状,你可以去银行抵押贷款,生产之后你发货,钱就到手了,没有麻烦,钱少赚点,但风险也小。”
对这个解释,这位美国华裔学者相信确有其理,但仍感并非全部原因,于是,他又查阅了一些中国大陆的商业流通资料,并通过其它渠道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了一个更让他吃惊的事实:从中国大陆运货到美国的运费,竟然比从广州运货到北京还便宜!原因何在?还是腐败:由于中国大陆铁路货运超负荷,流通商要想申请一个车皮的指标,运费之外的额外费用竟然高达五千到五万人民币之间;高速公路运输也不便宜,中国大陆媒体引述一位常年从广州送货到北京的司机的话说,广州到北京的高速公路,一路的过路费就有1400元人民币,除此以外,还要有大约有7000元人民币的额外费用,这个费用不是汽油费,也不是汽车修理费,而是无缘由的罚款和敲诈。
这些因腐败所造成的成本,自然也都被摊到产品价格中去了,最后由消费者埋单。看来,腐败之害,不仅体现在政治方面,也体现在经济方面。
中国政府这些年已经意识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病,所以常讲要提振内需,但效果不大,中国至今依然是一个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体。中国的内需为什么提不上来?原因很多,包括缺乏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但相对西方来说中国物价过高,至少也是原因之一。
而西方这么多年来通货膨胀一直保持着较低的水平,至少在那些有真知灼见的西方学者看来,是得益于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中国一直在为西方打工,而且是廉价打工。
上个星期,我在伦敦参加了一次新书发行讲座。这本新书的作者是两位在多年在中国经商的英国人,书名是:《ChinaCounting》,序言中有一句话让我深以为然:“西方舆论倾向于认为,中国一直在免费乘坐西方的消费列车,但真实情况是,中国一直在补贴西方。”
然而,即使西方的政客们意识到这一真相,但面对某些利益集团的压力,他们或者出于选票得失的短期政治考虑,或者出于保护本国制造业的短视经济理由,也会筑起“反倾销”关税的大墙,挡住来自中国的“补贴”。欧美最新一波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即为明证。
嗨,好一个里外不讨好、两头不受待见的“中国补贴”。
英国金融时报魏城专栏介绍:身在海外,远观中国,虽属无奈,但也落得一个独特的“距离感”,也许观感更为冷静、客观。作者魏城,1959年出生于中国北京,1992年移居加拿大,1998年移居英国。先后在《中国青年报》、《星岛日报》加拿大版、英国广播公司工作,现任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资深记者、专栏作家。 目前最关心的是人民币面对压力是否会贬值的问题 目前最关心的是人民币面对压力是否会贬值的问题 目前最关心的是人民币面对压力是否会贬值的问题
山鸡的故事 发表于 2009-12-1 10:12 http://www.kofans.cn/bb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_205:} 目前最关心的是人民币面对压力是否会贬值的问题
山鸡的故事 发表于 2009-12-1 18:14 http://www.kofans.cn/bb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早就贬值了,现在啥没涨?
早就贬值了,现在啥没涨?
ctgwglzc 发表于 2009-12-1 14:47 http://www.kofans.cn/bb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虽然什么都涨了但是政府公告没出来很多都被瞒在鼔里还以为是经济危机下的正常现象 {:1_205:}
虽然什么都涨了但是政府公告没出来很多都被瞒在鼔里还以为是经济危机下的正常现象 {:1_205:}
山鸡的故事 发表于 2009-12-2 01:29 http://www.kofans.cn/bb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真正意义上09年初就开始涨了,只是被楼市的疯狂给掩盖了
牛刀:五年通胀也不能消除中国房价泡沫
事实上,中国不可能发生长达五年的恶性通胀,之所以用五年的恶性通货膨胀来类比,是因为中国的房价泡沫的严重程度,已经到了癫狂状态。之所以经久不破,不是中国房价的泡沫特别坚硬,而是中国民众特别软弱。很多网友问我的问题,我是无法解答的,那些应该去向政府发问。恶性通胀是一个程度,房价泡沫也是一个程度,这两个程度其实是不能互为类比的。但是,现在中国民众买房子不是他们有足够的购买力,而是买房子来保值,因为纸币会贬值,所以用不动产来抵御恶性通胀,实现资产的保值。这样,就把恶性通胀和房价泡沫生拉硬扯搞到了一起。可是,中国的房子真的能抵御恶性通胀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搞明白,中国房价的泡沫到底有多么严重,而未来恶性通胀又有多么严重,这两者的差额部分抵消后,究竟是买房子抵御通胀,还是通胀能消除泡沫?在论证这个问题之前,有一点是可以说明的,五年的恶性通胀基本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在全球各大经济体找不到持续时间长达五年的恶性通胀的先例;但是房价跌去50%至80%,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在许多经济体都发生的客观实在,是任何人也诋毁不了的事实。
什么是恶性通货膨胀呢?经济学上的解释就是CPI涨幅超过5%而且持续半年以上为恶性通胀。请注意这么两个指标:一个是涨幅超过5%,一个是持续半年以上。恶性通货膨胀对应宏观经济有三种形态:一种是伴随着GDP增长的恶性通胀,一种是GDP增长低于CPI增长的恶性通胀,还有一种是GDP增速远低于CPI增速的恶性通胀。中国将要发生的恶性通胀属于最后一种,是恶性通货膨胀中最为恶劣的形态,其市场表象就是GDP在增长,而CPI增长更快,伴随着社会失业人数的大量增加,社会购买力的下降。
即使通货膨胀是这么恶劣,但是,对应中国房价泡沫来讲也是平常的形态。因为,导致这轮恶性通胀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房价泡沫的大面积衍生,引发了这轮本可以避免的恶性通胀。不仅如此,房价泡沫的市场表现形态——高房价,已经摧毁了中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机制,三驾马车已经彻底崩溃,只剩下投资一架了还在跑;高房价已经吞噬了十多年经济增长的一切成果,使实体经济步入萧条,社会失业率上升;高房价促进了中国社会的两极分化,贫富矛盾日益恶化。
中国房价泡沫的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一定要找出衡量的标准,那么,有三大指标可以衡量:一是房价收入比是国际标准的7到8倍。在中国这个以投机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房价收入比是没法衡量的,但是,如果每个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都是如此高的离谱,那就不能不说是具有了整体市场的特征。经过2009年的疯狂,全国的房价收入比远远超过20倍,绝大多数城市居民不吃不喝20年至30年,也买不起现在的房子。
住房空置率居高不下。造的房子空在哪儿,从政府手上拿的地囤积在那,反正都是银行的钱,资金成本如此低廉,不用白不用,用了那就不是白用了,因为占有太多的资本导致整个金融系统货币流动性不足,逼迫央行加印货币来增加流动性,而加印货币也成了引发恶性通胀的主要诱因。日本在1989年住房空置率为5%,美国2008年住房空置率为3%,中国现在至少为15%。日本住房空置率达到5%,导致两年之间房价大跌80%,日本国民花了20年的努力,迄今房价还低于1989年,被誉为“失去的二十年”。美国空置率达到3%,次贷危机爆发,全球美元资产缩水5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一年GDP的80%,等于全球白干了一年。中国呢?
再来看看租金收益呢?也许大量的买房人,买了房子根本不是为了出租,也不想获取那点小小的收益,因为中国住房的租金收益太低了,一线城市低于2%,二三线城市有的只有1%。出不出租是买房人的事,但是,市场却不能不跟你算总帐。你从银行贷款买房,却把大量的住宅闲置,一两个人不要紧,一大批人呢?全中国的企业主都关厂闭店,囤积房子,什么恶果?租金收益过低说明这个房价根本不值。按中国商业银行的利率,租金收益至少要达到7%才能真正体现房子的真正价值。如果按平均租金收益来算,中国房价要跌去三分之二。
再来看看平均五年的恶性通胀,资产最多缩水25%。我在上面讲了是不可能持续五年的。就算五年,也才缩水25%。而房价泡沫破灭,中国房价即使不会像日本一样跌去80%,至少也要跌去50%。大家算一算,买这么高价的房子能抵御通胀吗?
页:
[1]